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博智宏观研判论坛为其举办的研究型论坛,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
现在搞碳中和、碳减排不仅仅要抓住前端的生产环节,而且要更加重视后端的循环利用环节,形成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流程,再加上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最终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对中国的经济基本没有影响。反过来看,经济绿色化、发展新能源还可能是中国发展的机遇
减碳的压力不仅在电力的供给方,也要放在电力的需求方,用价格机制使全社会通过节能减排平滑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矛盾
把这个问题放在数据体系整体里面考虑,从历史的角度去看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对城镇居民来说,要搬掉“新四座大山”,解决好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的问题;对乡村农民来说,巩固好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之后返贫,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有一种说法,认为“初次分配靠市场、再分配靠政府、三次分配靠自愿”。这样的概括比较简明易记,但也有些简单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基本特征是少子化、老龄化、长寿化,由此引发三个热点问题,即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国家资产负债能力建设及潜在增长率下行
由于当前的价格指数没有实施产品质量调整,相应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现在财政这么紧,经济又偏弱,货币政策就要积极一点,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货币政策想积极也不太容易了
货币政策没有必要过度宽松,还是可以多一点定力
中国既需要增强政府支持经济的能力,也需要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应重新评估财政支出的合理约束
目前美国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经深度捆绑在一起;中国与美国恰恰不同,降准是中国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次当这些政策开始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下行影响的时候,有可能正好叠加国内消费动能不足,出口增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强劲增长之后面临下行的局面,这些因素的叠加会使得我们面临的挑战比较大
基于之后18个月美国货币政策是逐渐收紧的,在放松的同时必须要给下一阶段跟随美元进一步收紧的政策留一定预案,做一定准备
中高收入人群和中等及低收入人群在网上购物的人均客单价,从2018到2020年有明显的分化,高收入人群的人均消费在上升,而且上升得最快,中等收入跳升比较明显,但是低收入人群消费在下降
2012年之后,特别是2015年之后,PPI涨幅波动性非常大,但CPI涨幅波动性较小,所以PPI对CPI的传导性较弱。但是今年有些变化,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在增强,值得关注
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对全球性通胀与流动性变局的定价不足,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可能是一头“灰犀牛”
中国虽然已经度过了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但下半年经济不一定比上半年更强,而美国的经济将在三季度筑顶。美国QE政策的边际收缩对中国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的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会不会下半年经济下去,压力上来,下半年进入稳增长。我认为这种概率偏低,有三种力量会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提供支撑
外需不一定可靠,我们得做好准备。同时,内需一定要稳住,通胀并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