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覆盖全球宏观、市场策略、固定收益和行业研究,是亚洲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俱佳的专业投行研究团队,2017、2018年连续上榜II(机构投资者)权威评选的“大中华地区最佳分析师团队”。程实个人研究领域是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是香港市场深具影响力的一线首席经济学家。他同时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金融硕士导师。获得专业奖项包括: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商银行首届“大行工匠”、全国金融图书最高奖“金羊奖”等。
美联储今年以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一系列误判,误判是危险的,既将衍生更显著的金融市场波动,也将给美联储未来政策权衡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中美主权债利差收窄印证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长期韧性,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广泛信任和浓厚兴趣
当今经济学界需要更多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家,在质疑传统经济学的固有结论基础上,新一代的经济学家需要通过大胆的实证创新和小心的因果求证引领经济学迈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连续的美元主权债券发行表明,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全面对外开放的主基调坚定不移,而中国经济相对优势也得到全球投资者的充分肯定
如果未来三个月美国就业市场可实现月平均65万的新增就业人数,就业缺口修复至330万上下水平,则美联储将于12月正式开启Taper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人口老龄化、疫情对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是现阶段中国消费增速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金融管理部门针对网络平台的系列整改,体现出的是一种应然与实然的有机统一
2021年,与预期中低基数下的普遍复苏有所不同,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在一系列预期之外的变量作用下呈现出明显波动,其核心可以总结为几组“暂时”/“常态”之问
PPI边际增长开始弱化,CPI将总体保持温和通胀水平。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筑底反弹将拉动CPI回升。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减少对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双向扰动
冰与火的经济胶着,既是不确定性碰撞的结果,也预示着具有确定性的共振方向。在大分化的表象之下,新供给冲击的深层逻辑愈发展现出主导经济演化和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
考虑到疫情,财政及通胀对金融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在11月前,美联储提前触发Tapering将是小概率事件
短期背离并不意味着政策基调的背道而驰,从全球宏观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看,中美货币政策“貌离神合”,根本上是对同一根源性全球新供给冲击的不同应对
数字货币与生俱来具有跨越物理阻隔的特征,数字人民币在未来的跨境支付新体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全球化迭变的现实要求。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不仅能推动自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增长,也有望为新一轮全球化注入动力
供给侧的数字化转型将区别于消费互联网的中心化模式,以基础设施的深度下沉催化分布式商业的机遇
6月16日,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上做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鹰派调整,标志着复杂形势之下美国乃至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拉开实质性序幕
面对数字经济日益清晰的现实产业图谱,更需要由表及里,重点关注其背后的价值创造机理与可持续增长路径。相比一味地投入资源发展,辨明战略方向更为重要
尽管新供给冲击不可避免造成了宏观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和劣化的负面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宏观经济运行的主线逻辑反而更加清晰,进而使得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变得更具可能性和可行性
数字人民币的破与立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破的是悬而未决的现实痛点,立的则是日渐清晰的升维路径
数字监管从平台反垄断、隐私保护和数据税等方面入手,表面为约束,实际是鞭策,意在谋求数字经济时代的机会均等、规则均等与权利均等,以此释放出数字生产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