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先后就职于建信基金、国泰君安证券、恒大研究院,恒大研究院原助理院长。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著有《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任泽平、罗志恒 著)。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10月PPI同比高达13.5%,CPI同比却只有1.5%,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众多供给冲击下,居民部门能够置身事外,负面影响完全由企业部门吸收。经济滞胀风险上升的影响,最终仍会影响到居民部门
展望未来,出口需警惕外需回落、能源短缺、汇率升值三重冲击,政策上还要持续落实出口企业纾困措施
整体来看,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地区受土地市场降温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各省财力结构不同、债务率不同,土地市场降温对各省市的实际影响路径也有所不同
本轮能源短缺显著不同:一是电力、天然气、煤炭短缺,而非石油短缺;二是主因减碳政策和极端天气,而非地缘政治冲突
房地产税主要是在短期内影响产权人的心理预期,房地产的价格最终取决于房地产的供需本身,即土地和人口,从中长期看房地产价格要回归房地产基本面
中国出口将从高增速回归常态,但这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下滑,原因是全球经济向常态回归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主要城市财政收入总体特征表现为,财政分布不均衡,“东高西低”、“南强北弱”、向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点状聚集”,这与中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人口流动趋势相适应;部分地方财政形势严峻
用电需求未大幅上涨,不是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水电供给下降、火电受动力煤供给影响短期无法缓解用电紧张的格局。“拉闸限电”背后既有行政性调控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扭曲
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多集中在东部省份和装备制造业,北京市尚未挂牌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未来将更大程度受益于北交所
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收入占比逐步提高,但仍处于国际偏低水平,其中劳动报酬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
外贸外资企业面临“航运堵”“物料缺”“涨价快”“用工难”等四大忧虑,下半年外贸形势仍有压力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但蛋糕做大的同时,分配的天平向企业、向政府倾斜,居民部门分得的蛋糕在不断减少,产生了诸多问题
北交所是新三板“精选层”的升级,新三板由“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结构变为“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结构,但考虑到目前精选层仅66家挂牌企业,设立北交所后可能存在进一步扩容
本轮Taper的影响将小于上一轮,市场预期走在美联储之前,已有所准备,此外,还有隔夜逆回购中积蓄的资金和两个新创设的常备回购便利工具提供流动性支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中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但是下半年经济和财政增速将下滑且支出刚性不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亟需完善税制等各种制度设计
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系列问题,不必妖魔化,也不必神圣化:基础教育和人才是最大的基建
鉴于城乡、行业和区域差距是收入和财富分配分化的主要领域,未来政策有必要从城市优先发展转向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改革户籍、土地和住房制度;从对资本友好转向对劳动友好,改革财税制度;从大型企业偏好转向普惠包容,改革金融制度,推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财税制度、金融市场改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下阶段,出口可能会高位回落,但过程相对缓慢;财政仍有空间但主要在专项债,基于支出结构改善,专项债与基建的关系在弱化,对基建的拉动作用不可高估
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较2020年减少1000亿元,既有2020年稳增长压力大、新增额度处于历史高位的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下,专项债的放量发行会加剧地方债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