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碳减排工具的推出具有涵盖所有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定向降息”效果,也具有动态的定向降准效果,但其宽松意味要明显弱于传统意义的(定向)降准、降息
未来1个季度,美联储Taper的节奏是确定的,市场环境相对清晰,加息预期也有望缓和,市场风险偏好或难回落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而通胀压力加剧,需要政策积极应对
人民币汇率的本轮升值既与美元指数的短期回落走势相关,又体现了中期视角下市场对中美关系改善的预期,更反映了中国向好的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态势
考虑到美国石油战储仍可能如期投放,在80美元/桶的油价背景下OPEC增产动力更足,以及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对通胀的容忍度正在下降,未来1-2个季度油价波动以及下挫的可能性仍存
美联储于11月议息会议上直接宣布开始Taper的概率下降,正式开始Taper或在12月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债务上限危机出现了“新变数”,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民主党可以使用“预算和解程序”绕过共和党,独自提高债务上限
本轮美国就业市场取得的进展或已满足Taper条件。未来美联储不太可能改变Taper路线,但经济数据以及与之挂钩的市场预期仍存变数,市场波动风险尚难排除
今年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加重了市场对房地产投资走向的担忧
尽管目前地方专项债发行加速可以给基建投资带来增量资金,但缺少项目和配套融资难仍会制约专项债对基建项目实物工作量的拉动
美联储大概率维持既定的Taper路线,但需要警惕的是,市场预期或被打乱,“预期差”易引发市场的高波动
今年经济环比高点可能已过,政策上需要未雨绸缪,要立足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增长红利,而非单纯过度依赖财政货币刺激。中国政策出牌总体上比较节制、比较平缓,未来纠偏的压力可能也更小
“窗口期”已然过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更注意避免触发经济减速的连锁反应,加码财政托底的力度,把握去房地产化的节奏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仍现隐忧,如消费者信心极度低迷,再通胀交易回归尚需时日
如果从今年与明年的政策衔接来看,三季度社融增速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就使得明年初可能呈现偏紧的经济环境
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央行仍然受到海外通胀形势严峻,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反差的掣肘。因此,结构性宽松工具可能被率先使用,而全局性宽松工具则需要视财政发力情况、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等综合评估
目前看,本轮国内粮价上涨压力仍然有限
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面临逐渐放缓,但在节奏上或仍将体现一定韧性
当前中国经济从整体而言并未面临明显下行的压力,但恰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短板”的长度决定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能力,而最突出的短板也许就是下游制造业企业
“留给美联储的时间不多了”,美联储需要在未来的几次重要会议上释放足够的信心,为通往退出QE之路做足够的铺垫